育人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08 18:15

  育人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为育人而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学校秉承卓越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工作贯穿在教书、实践、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之中,弘扬育人传统,集聚育人合力,创新育人方式,丰富育人内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构筑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和良好育人平台,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文化,打造了”三项教育“、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育人文化品牌。

  学校深入开展“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活动,为卓越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培育深厚文化土壤,涌现出了一批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赵云龙、张一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亢茜、杨雅茹、谭清、袁霞等为代表的优秀大学生群体,催生了“理工群星”现象。

  理工文化大家谈之“育人文化”建设

  大学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大学的一切工作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文化”应成为大学文化的本质。教务处、党办、组织部、人事处、学工部、团委、后勤保障处和后勤集团等单位,按照学校关于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自学、专家辅导、讨论交流、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育人文化大家谈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

  教务处组织学校各学院(部)教师代表就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召开座谈会,并且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教师交流活动的机会,在60余名教师中发放了有关育人文化和教风建设的问卷,收集了有关我校教师对于教风建设的意见和看法。

  育人文化大家谈活动开展期间,广大教师代表就学校教风的现状、如何进一步凝炼学校教风的内涵和如何进一步弘扬学校的优良教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从自己的从教经历出发,深入剖析了教师、院系、学校三个层次的育人文化建设。教师们认为,教师作为教育者,在育人文化建设中应有自己的担当,课堂教学是育人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做到博学严谨,敬业爱生,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言传身教,主动积极为学生输入正能量,让学生乐于学习、享受上课,让学生喜欢学校、为学校感到自豪。教师们认为,教学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正在不断完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有了大改善,教风值得肯定;院系和教研室作为教师育人的基层单位,应营造育人的小环境,重视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协同育人,进一步弘扬学校优良教风。

  教师们一致认为,育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风是形成育人文化的基石,存在每一个课堂上、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中。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耕耘,学校“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优良教风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学校教风内涵的凝炼

  教风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人格修养、教学过程、教学品质的综合表现,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学校的教风可以归纳为“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1.严谨治学:以渊博的学识、对真理和知识的不懈追求引导学生

  严谨治学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传授文化知识是教师的任务和使命,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待学问和知识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弄虚作假、以讹传讹;要虚怀若谷,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之所长;要用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追求知识和学问,在书本中、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不要拘泥于已有知识,要勇于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学认识是一种有引导的认识,因此就要求教师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学生严格要求,用自己良好的治学态度和职业精神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理、知识不懈追求的精神。

2.教书育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教师是真理的追求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只有自身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对真理和知识不懈追求的精神并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和带领学生执着地追求真理和知识,从而使自己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典范和榜样。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历史使命,人们也经常用蜡烛、人梯等词来形容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因此教师在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这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对于教师而言,教书并不是全部,育人才是根本。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一面镜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言传,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身教”和为人师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德才兼备的教师不仅对学生学识的提高产生重大作用,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人格,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而学生也会深受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和熏陶,并会在自己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深深地打上教师人格的烙印。

3.为人师表:以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

  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是要有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这种敬业精神,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负责,更要对自己从事的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负责;要求教师不仅要立足本职的教书工作,做好“传经送宝”的“经师”,更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育人的历史使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师”。教师的劳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或者所谓的工作时间上,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自身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性和敬业精神来约束自己。

4.敬业爱生:以关心和爱心打动学生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走出父母羽翼的庇护,第一次独立地面对社会、独立地求学和生活,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同时也心存迷茫;他们激情勃发同时也身存惰性;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满怀疑虑;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同时又满心焦虑。对与他们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教师来说,热爱学生,并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主体,讲究教育民主和师生平等,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情感,也是高校教风的独特内涵之一。

  随着终身学习型社会和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体系下的教师权威和教师知识的优先地位受到了巨大挑战;再加上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认识的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这也要求教师践行“师生平等”原则,帮助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更加活跃。作为教育受众主体的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教师不仅是教师还要是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从积极、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弥补其不足,鼓励进步,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弘扬学校优良教风

  针对教风中存在的问题,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教师,都应该进行认真的反思,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结合高校教风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建设优良教风的有效途径。

1.强化教育,树立教风建设典型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教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开展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kb体育网址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试行)》,自觉地以法律规范自身的言行,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在教风建设中培养、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的好典型,使教师学有榜样,促进教风建设健康发展。

2.引入竞争,健全教风激励机制

  引入竞争,健全激励机制是教风建设的催化剂。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积极进取精神,都渴望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成就,这种心理需要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强大动力。学校的本科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的优良教风,才能培养出卓越人才。把教风的优劣作为教师晋级、职称评聘、竞争上岗的重要条件,并对在教风建设中作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荣誉和物质奖励,以此来推动教风建设。

3.联系实际,开展教风建设活动

  加强教风建设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舞台,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现自身价值,有效地实现自身价值,充分感受到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从而把加强教风建设变成广大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吸引教师参加教风建设活动,引导教师发挥为人师表作用,以敬业的精神和优良的品德教育和感染学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书育人活动,使教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4.完善体系,建立评价管理制度

  建立教风评价体系是推动教风建设的“杠杆”,科学的管理是教风建设的必要保证。把每位教师教风评价的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统一进行。对教风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评聘中实行“教风一票否决制”。教风建设存在较大问题的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要把教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

5.领导重视,优化教风建设环境

  搞好教风建设,学校领导重视是决定的因素。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是搞好教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教风建设专题培训,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使每一位教师认识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向教育战线的先进人物学习,激发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幸福感;通过社会调查体会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和人才的迫切要求,激励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是培养优良教风的沃土。优良持久的校风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奋进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正确的道德舆论导向,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是构成良好校园环境的主要因素。团结协作、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风,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搞好教风建设是高校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教师应当坚持从自己做起,为创建优良的教风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本、服务、学习、创新的管理育人

()机关直属党委

  1120日下午,机关直属单位党委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理工文化大家谈座谈会,机关直属单位党委所属各党支部选派一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大家紧紧围绕“机关文化”畅所欲言,针对如何概括、凝炼机关文化的内涵,如何在管理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如何做到服务育人,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机关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凝炼机关文化精髓,形成机关工作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树立“服务中心、坚持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规范管理、勤政高效、周到服务,展示机关良好形象,提升师生满意度;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将育人融入到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充分发挥机关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机关文化载体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营造和谐、团结、协作、进取的氛围,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更好地服务师生;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让机关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通过座谈讨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坚持谈建结合,以谈促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效能型、创新型机关建设。

()人事处

  为深入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改进机关作风,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员工,1218日下午人事处全体成员在会议室开展专题研讨,围绕学校育人文化、学科建设、作风建设、师德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交流。

  会上,张昌勇常务副处长首先带领大家进一步学习了“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的重要精神,向大家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大学精神凝练、教育育人、廉政建设、学术繁荣、科技创新以及凸显行业特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梳理回顾了活动开展以来人事处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建议大家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总结。

  赵经处长从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凝练出了人事工作“人本、服务、学习、创新”的八字方针,并从三个方面对人事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第一,重视人才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间的相互关系;第二,形成重视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确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理念,从制度、环境、行为等各方面去践行理工文化;第三,以点带面,由理论到实践,全处人员应从自我做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全体老师都积极参与,结合自身的经历建言献策,提出了以服务促管理,快乐人事,重视创新教育、优化育人模式,注重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等许多优秀的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推进理工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自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开展以来,我部门一直广泛动员,积极部署安排,不仅处内开展了许多学习评比活动,处内领导还积极参与了学工部、科发院等部门的交流活动。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既是对前期工作的归纳与总结,也是对后续工作的布置与展望,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打造人事处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着力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精气神

  学校党委坚持把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与育人文化相结合,找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三个着力点,通过实施特色活动、制定行为规范等不断丰富干部的文化底蕴,提高干部的价值认同,增强干部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促进干部队伍文化软实力的全力提升,为学校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育人文化的特色和品牌

  干部队伍承担着管理学校、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责。学校党委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工作的文化教育、凝聚、约束、激励作用,提升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能力保证。

  “师生结对、支部共建”品牌:开展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团支部、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辅导员与困难学生、学生党员与共青团员的结对,构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丰富党支部活动内容,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到师生中,与青年教师、学生通过交心谈心、调研走访、特色活动开展共建。共建内容从思想政治学习延伸为专业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等。如有的共建支部积极搭建帮扶平台,开展“暖心助力”捐助活动、“一帮一”结对工程;有的共建支部积极寻找相互对接的作用点、支撑点和结合点,开展特色党课、师生结对红色经典歌曲PK、特色观影活动等主题共建活动。

()育人文化建设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文化的引导、激励,不断引导干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干部队伍的管理服务意识、履职能力等得到明显提升。《光明日报》以理想信念源自教育为题,报道了学校围绕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师生结对·支部共建”等特色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育人中的主要作用,取得的一些效果。

1.内化于心

  着力于教育引导内化于心,增强干部队伍的文化底蕴。坚持实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学习、听一场专题报告、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召开一次学校专题研讨会、认真读一本好书的“五个一”制度,带头到分管部门和所联系单位进行学习宣讲,提升领导班子政治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新提任处级干部培训班、换届后干部集中培训班等,提高干部和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履职能力和领导水平。开展经常性调研和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加强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体现在凝练办学思路上,落实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推动上。

2.固化于制

  着力于融入贯穿固化于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文化自觉。学校坚持以制度引导人、规范人、塑造人,制定并实施管理干部行为规范21条,从政治道德、廉政文化、工作行为三个方面加强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和规范管理干部行为,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强化重品行、重绩效、重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注重基层工作、多岗锻炼和国际化经历,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逐步改进民主与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修订了《kb体育网址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制定了《kb体育网址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明确规定处级及以上专职管理干部要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学院“双肩挑”干部要把绝大部分精力或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落实干部考核淘汰机制。通过构建制度体系,使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理念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为价值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提供了制度保障。

3.外化于行

  着力于广泛参与外化于行,增强干部队伍的文化自信。学校党委以特色党建为抓手,把深入开展特色党建活动与学校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主题突出、创意新颖、上下联动、富有实效的党员活动体系。为构建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启动并深入开展了“师生结对·支部共建”、“两访两创”等活动,全校有85%左右的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展新貌·特色党建创佳绩学习十八大·积聚正能量·推进新发展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推进三项教育、“旗帜领航卓越人生”工程,坚定学生党员刻苦学习、奉献国家、报效社会的恒心和毅力,开展了“校园先锋杯”学生党员风采展示大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发挥典型的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和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推手,建立了评优评先和先进典型评选平台,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学先进、争先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服务过程中融入服务育人

——大后勤推进服务育人

  根据校党字(201425号文件《关于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的通知》的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学中心工作,校大后勤(后勤保障处、后勤集团和余区管委会)结合实际,围绕大学文化的内容,主要从精神文化、育人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网络文化、廉政文化六个方面展开,重点以如何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

()制定实施方案

  校大后勤各单位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专题讨论后勤在服务教职工和学生过程中形成后勤文化与服务育人文化的对接,大家认为大学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必须首先树立全时空、全过程、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大文化观、大育人观。其次要将“三服务、三育人”的后勤服务宗旨与大学生“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后勤育人文化抓落实。其三,在支持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体现育人文化。其四,要创新活动载体,增强互动环节,提高育人效果。

  校大后勤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后勤“理工文化大家谈”之“育人文化”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同时,还分别召开了各党支部委员、各工会小组长和教职工会议进行动员和工作布置,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坚持谈建结合

  1、后勤保障处自学校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开展以来,紧扣如何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为主题在全处范围内开展了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各部门职工结合本职工作畅所欲言。在水电管理、维修服务、学生宿舍及教学楼的监管方面,大家一致认为后勤保障工作寓教育于高效优质的服务中,同时要强化职工素质,注重示范育人,督促职工管理,开办活动育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细节育人。在学生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幼儿的保教和管理等方面,老师们觉得教育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是亦师亦友,而班级则是孩子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孩子们在爱的沐浴下健康茁壮成长是育人的最终目的。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大家谈到,校园绿化是学校的一个“窗口”,校园绿化建设应该体现在校园的特点和文化特色上,建设具有kb体育网址校园绿化风格,应从校园整体规划、绿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方面入手,体现校园绿化建设的适用性、科学性、观赏性、生态性,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环境,体现“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氛围。

  2、后勤集团各党支部结合支部共建召开专题座谈会,师生畅谈后勤服务育人文化。集团党委也召开了优质高效惠民师生座谈会,双方就后勤集团的定位、职责及育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创新活动载体

  校大后勤各单位以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了极具特色的活动,把“育人文化”体现在每一项活动和工作中

1.育人文化要能够看得见,后勤理工文化大家谈育人文化主题活动体现在各个角落。

  后勤集团开展的“优质服务月”、“文明餐桌”、“光盘行动”,育人文化落实在餐厅里。

  后勤保障处一站式服务,共受理后勤保障服务投诉300余件,及时协调、督办,做到件件落实并及时反馈;节能监管平台主体框架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学生宿舍用电智能控制,育人文化实在为民服务中。

  落校区的环境卫生保证、树木修剪、危树加固移除、绿篱绿化带修剪维护,学校教职代会、各类国际国内会议、高考阅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人事考试、期末考试等各种大型活动的后勤服务保障,让全校教职工感受到了环境育人的内涵,育人文化实在后勤保障上。

  小学开展了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马良杯”书画活动、“小小志愿者”、“民族精神代代传”、“书香校园”、阳光义卖、社区晚会等实践活动,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真正让““育人文化”弥漫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育人文化要能够感受到,后勤理工文化大家谈育人文化主题活动体现在给人温暖。

  后勤保障处竭力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八.配合政府对革命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及相关人员进行慰问;倡导环保,历行节约,同政府密切合作,推广更换抽油烟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安装一健通,方便老人;召开后管处认领微心愿座谈会,发动栋长摸排社区空巢老人。积极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共接受理工大学机关、学院共580名在职党员。件件事都等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人心。

  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反映有关维修项目76项,后勤保障处已完成63项得到师生认可,项项让人温暖。

  后勤集团开展的“服务师生惠民直销赶集会”、“党员进社区助残扶贫关爱老人”、事事给人温暖。

3.育人文化更要自己做,后勤理工文化大家谈育人文化主题活动体现在人人行动起来进行文化体验

  后勤保障处开展的“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要求每一个人将自己的发言整理为300字以上的发言稿。为了对发言精彩和有建设性见意的教职工鼓励,特开展后勤保障处理工文化大家谈发言稿评选活动。全处职工积极参与,涌跃发言,并将发言稿整理成文字。全处共评选出50篇稿件获奖,人人有了文化体验

  后勤保障处居委会开展“中国梦·理工美”迎国庆、庆重阳书画展活动,“创建文明城市百团千场”文艺演出活动红红火火,人人秀了一把。

  后勤集团的“优质服务岗评选”、“十佳饮食服务员评选”、“创建文明社区文艺汇演”、“书香满后勤助力中国梦”职工读书、摄影、书画展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人人参与进来。

  积极配合、支持、参与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出每周五下午开展义务大扫除活动,清除卫生死角、铲除牛皮癣让理工大校更干净,人人行动起来。

  制作文明创建宣传专刊、悬挂宣传横幅、放模拟调查问卷、发放普法知识宣传单、发放告市民的一封信等倡导文明建设,通过大力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支持创建、参与创建,人人知晓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

()重视行为文化

  校大后勤分别制定有《kb体育网址附属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准则》、《kb体育网址附属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准则》、《后勤保障处工勤人员行为规范》、《kb体育网址后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后勤的育人文化是服务文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保障服务、追求卓越,并将以提高服务质量来促进后勤文化建设,以加强文化建设来营造服务师生的良好氛围。后勤的育人文化是发展文化: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发展,努力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为推动理工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育人文化之三项教育凝炼

——学工部团委“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按照学校党委“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的相关安排,学工部团委积极参与其中,把握正确导向,紧扣时代主题,坚持谈建结合,并注重实际效果。现将学工部团委“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理工文化大家活动开展情况

  学工部团委以“理工文化大家谈”为主题召开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支部共建活动、支部学习活动、座谈活动等。具体为:(11030日下午学工部团委党支部在学工部四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中政治学习活动,部署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21121日下午,学工部团委党支部与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学生党支部围绕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开展了支部共建活动,包括参观创业园和座谈会。(320141211日上午在学工部会议室举行了理工文化大家谈之深化三项教育活动座谈会,党办、宣传部、工会、教务处、研工部、人事处、后保处、后勤集团、学工部、团委负责人以及部分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除上述外,学工部团委还积极参加了各职能部门以“理工文化大家谈”为主题的多场座谈会。

  本次“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围绕大学文化的内容展开,是我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的表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和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值得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加,以谈促建,边谈边建,最终打造文化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近年来,学校党委根据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成长成才需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一方面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建设,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了“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三项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形成责任担当、诚实守信、励志成才的精神风貌。“三项教育”的内涵丰富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三项教育”是校党委紧扣时代发展、结合学校育人工作实际创造性提出的,既是学校勇担社会责任、履行育人使命的具体表现,也是基层首创精神的又一体现。

()育人文化之三项教育凝炼

  根据“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教育活动的安排,学工部团委围绕育人文化之“三项教育”进行了梳理和凝炼。

1.“三项教育提出和全面推进的历程

  2011年《kb体育网址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将三项教育作为今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并在2013年将三项教育正式写入《kb体育网址章程》。学校党委以学风建设、身边典型、特色活动、环境氛围为载体,着重构建三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内涵发展、注重社会贡献、注重实际效果,进一步提升理论高度和活动成效。2013年学校启动了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建设,在全校逐步培育和建成一批学院主导、校院两级共建的三项教育示范项目。2014年对三项教育示范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进一步推动下一阶段建设和全校范围“三项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2.“三项教育的品牌内涵

  “三项教育”作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经过三年多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得到了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主流媒体和网站相继报道了学校“三项教育”的进展和效果。

1)责任教育的内涵

  责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责任理论,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活动,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提升责任能力,并外化为责任行为。对于全社会而言,责任不是平均分配的,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的优秀群体,掌握着更多的知识技能,就需要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期待。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就是面向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在内容、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特殊性。构建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并进行实践探索,就是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因而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探索增强高校责任教育实效性的实施途径,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责任教育具体包括:(1)个人层面加强大学生的生命责任和行为责任教育;(2)社会层面加强大学生的家庭责任和集体责任教育;(3)国家层面加强大学生公民责任教育和历史责任教育。

2)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作为最高道德境界的本体,体现在道德实践中便是“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道德基础。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群体影响或完善个体诚信品质的过程。诚信道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情感上的共鸣。仅有完备的诚信道德知识,仅知道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怎样做为守信、怎样做为失信,并不能说明就一定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诚信道德教育要求把学寓于行,躬身践履。诚信道德教育的完善性,主要就表现在使接受教育者实际接受诚信道德标准,并按照这种标准去行动。只有不断地将社会诚信道德的要求、标准、理想转化成个人的需要、准则和信念,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习惯,才算达到了诚信道德教育的目标。树立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主体观。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信人才。建立诚信档案,健全信用制度。塑造完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方位、全员化、全过程诚信道德教育体系。

  内诚于心,外化于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能言而无信。因而,诚信具有如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1)在思想层面要内诚于心,这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形式。也就是说,从内在要求看,应当有一种恭敬、尊重、诚实信仰、忠诚信奉的心理和道德品质。(2)在行为层面,外化于行,体现出大学生的一种道德品质。即诚实守诺,这也是诚信道德的基本要求。诚信又是道德修养方法和能力,要求内在的品质外化为一种能力,即童叟无欺、不妄不伪、言行相符。(3)在价值观层面,大学生在遵守承诺的基础上自觉地取信于义,真诚负责,这是诚信道德的最终归结。也就是说,诚信作为一种内心的信仰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必须与信义、道义相结合,才能体现为忠于职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所以,诚信内蕴着公正、正义、负责等要求。

3)成才教育的内涵

  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这种目的的一个基本途径。成才教育指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求,按照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通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教育对象的成长和成才所施加的积极影响。因此,大学生成才教育实质上是将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大学生(“潜人才”)培养成为在某一领域有一定能和专长的人才(“显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1)成才理想教育;(2)道德品质教育;(3)知识技能教育;(4)科学精神教育;(5)心理素质教育。

  在整个成才教育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方面:其一,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要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其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要求满足人的需要、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扩宽大学生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一步将三项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目前,学校以“三项教育”为依托,引导大学生“责任担当强信念、诚实守信树品德、励志成才显卓越”,形成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成于行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三项教育”活动的有效推进丰富和拓展了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树立了校园新风正气。学校大学生中不断涌现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实践创新的先进典型,树立了新一代大学生群体的良好形象,传递了正能量,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催生了“理工群星”现象。学校涌现出关爱帮扶农民工子女的郎坤、见义勇为的马宏宇、给盲人讲电影的亢茜和追求科研梦想的赵云龙等一批优秀学生党员,他们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以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学校连续两届荣获“中国百优志愿服务集体”称号,并连续四年以总成绩蝉联第一捧得湖北省“挑战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领域,我们努力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索和思考,下一阶段将进一步突出“三项教育”在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用“三项教育”的丰富价值内涵引领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精神追求、行为方式,指导师生创造和丰富优秀的大学文化。同时,在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将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融于思想建设中,使广大师生在良好的文化生态中自觉接受洗礼和熏陶,全面提高思想文化综合素质,将需要提倡和传导的意识形态、思想理念、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广大师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具体的做法包括: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实践育人环节的作用,在学思融合、知行统一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校的育人合力。通过具体的做法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努力学习、勇于担当、诚实有爱、敢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在“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中,各部门积极为“三项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建言献策。在进一步推动“三项教育”工作中,全校师生员工要落实校党委提出的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更加注重社会贡献的要求,努力形成“三项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理论高度和活动成效,打造多元联动的“三项教育”工作新局面。

.凝炼志愿服务内涵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我校“志愿服务文化大家谈”活动深入开展

  一直以来,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始终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宗旨,结合优势资源与自身特长,建设特色服务队伍,创建党政关注、社会需要、青年能为的品牌项目,打造了“专业化、项目化、基地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在校园里营造了“责任担当、诚实守信、励志成才”的浓郁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培养出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获得者秦豹,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亢茜、袁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杨雅茹、谭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先进典型。校团委也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等荣誉。

  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凝炼我校志愿服务内涵,大力弘扬我校志愿服务文化,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全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团支部,精心组织,深入探讨,面向全校青年学生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将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实践养成、强化文化熏陶、注重典型示范、健全长效机制相统一,将校级层面引导推进、院级层面协调部署、团支部层面开展落实相结合,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文化大家谈覆盖面和影响力。

4.——认知认同志愿服务文化内涵

  自“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启动以来,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号召,全校24个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142个团支部围绕志愿服务内涵凝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文化大家谈系列活动。

  在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召开的“志愿理工”志愿者骨干培训班负责人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分别从志愿服务的内涵、弘扬志愿服务文化的意义、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制定了志愿服务文化大家谈系列活动整体布局和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和引导方向。

  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团支部则立足自身志愿服务特色和志愿服务工作定位,重点结合品牌项目的打造以及志愿服务在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活力和班级凝聚力等方面开展座谈会。通过各级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凝练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日常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契合,凸显了志愿服务助人自助的育人功能。

5.——培育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理念

  志愿服务文化谈于心、践于行。学校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志愿服务助残“阳光行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方面,重点打造了研究生支教团、郎坤志愿服务队、给盲人讲电影志愿服务等团队和项目。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我校“声音绘光影”、“卓越梦想家成才计划”2个项目荣获金奖,研究生支教团理工·滴滴GO”项目荣获银奖,获奖层次和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上,通过了由我校发起,107所高校积极响应的《高校青年志愿者关于积极开展助残“阳光行动”的武汉宣言》,为高校助残阳光行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今年12·5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了以微笑青春志愿行·志愿文化我来谈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文化节系列活动。全校120多个青年志愿者协会、项目服务队、基层团支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外营造了人人争当志愿者、做志愿者光荣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6.——创新开发志愿服务文化产品

  推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并进行广泛传播,是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载体。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鼓励引导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团支部创新开发一批有特色、接地气、易传播的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

  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发武汉理工青年志愿者智慧公益平台,打造了志愿者日常管理、志愿服务项目对接、志愿服务品牌宣传等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并依托该平台的上线,设计出我校志愿服务卡通形象标识“小卓”、“小坤”。12·5国际志愿者日当天,以小卓小坤为主角阐述阳光助残行动的漫画在校团委官方微博、微信正式上线,志愿者们积极互动、广泛转播,用青年志愿者自己的话语宣誓青春的责任,仅当天微博便引来13000余次转发、8000余次评论点赞,微信2093人阅读,440人点赞。

  由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原创志愿服务歌曲《青春梦想》、志愿服务静电影明信片、原创志愿服务小品《青春的责任》……一系列文化产品的推出,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和大众传播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对我校志愿服务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7.——探索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培育和践行志愿服务内涵和文化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工作,下一步,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还将坚持谈建结合,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拓宽志愿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认识,彰显特色。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将在“志愿服务文化节”系列活动基础上,评选志愿服务“奉献杯”,表彰和展示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项目,进一步总结、展示学校志愿服务优秀建设成果。

  二是结合实际,务求实效。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托武汉理工青年志愿者智慧公益平台,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将实效性作为推动工作、设计活动的主线,系统性推动志愿服务沉浸式发展。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将充分利用团属新媒体阵地,通过专题报道、开设微话题等形式,发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榜样的激励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下一阶段,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将深化“志愿服务文化大家谈”系列活动,全面提升了学校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全面、深入、科学的发展,切实推进学校“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

附件下载: